紧抓蓝天保卫战“牛鼻子” 碳交易市场将全面铺开

行业动态】2017年底,国内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再推一项新决断: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,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,将分阶段稳步推行碳市场建设。而从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方案中可以看出,中国现阶段并没有让碳交易市场覆盖全行业,而是从电力行业开始,将碳市场逐步推开。

  2017年底,备受关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,这意味着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。
  这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要求,也是通过市场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,也是中国落实《巴黎协定》承诺的重要措施之一。早在2011年,国家发改委在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重庆、广东、湖北、深圳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。而与此前不同的是,碳交易市场配额分配将逐步收紧,并由免费分配过渡到有偿分配(例如配额拍卖),扩大有偿分配的比例。
  目前已纳入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,截至2017年11月累计配额成交量接近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,超过44亿元。建设全国性的碳市场,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庞杂,明确行业范围后,最紧要的是搭好制度框架。此前,国家发改委印发了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(发电行业)》。全国碳市场建设启动后,将首先推动三大制度建设,即碳排放监测、报告、核查制度,重点排放单位配额管理制度和市场交易相关制度。
  此次公布的《方案》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,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,分阶段稳步推行碳市场建设在此基础上,将尽快构建碳排放数据报送、碳排放权注册登记、碳排放权交易和结算四大支撑系统。对此,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,这主要是考虑到发电行业数据基础比较好,行业碳排放量很大等因素。同时,发电行业也是迄今最具条件,数据最完整,同时碳排放的规模占比也较大的重点领域。
  也就是,选择电力一个行业启动全国碳市场,是把电力行业作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的一个突破口,多个重点排放行业未来将逐步纳入进来。据初步分析,将有1700家左右的火电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,这些企业涉及排放二氧化碳超过30亿吨,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/3。据推测,当进入深化完善期(预计2020年左右)时,试点电力及自备电厂企业才不需要在试点履约,并开始在全国碳市场履约。
 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、电力、化工、建材、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。 未来,这将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?对企业来说,这是增加了负担,还是节能减排、增强竞争力的制度机遇?更多意味着机遇,激励企业一方面加大节能减排力度,通过科技创新降低排放强度,另一方面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。从产业机遇方面来看,碳交易市场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压制能源行业发展,而是通过市场化碳定价的方式来更好地调节能源行业结构。
  不仅对具体企业,对行业整体来说,碳市场建设也是一个绿色转型的大好机遇。根据发改委的计划,全国统一碳市场将会覆盖20亿至3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这将为我国的碳市场发展带来难得的机会。在此期间,碳交易启动后,企业超排或多排,都会付出相应的成本,企业会更加审慎地考虑产品结构的调整。而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看,碳市场建设将助攻“蓝天保卫战”,每个人都将成为直接受益者。

(来源:中国环保在线)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